在2011年以前,应该说中国的货币当局一直面对的问题是大量外汇存款的增长,不得不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来对冲多余的市场头寸,而从2011年到现在,我们的外汇占款的增长趋势是有所放缓的,而且也有了波动,有的时候外汇占款会下降,有的时候会上升,有的时候上升得多,有的时候上升得少,总体上来说在全年来看,外汇占款的增量,已经低于全年基础货币的需求量了,在这种时候中央银行就不是被动地在对冲多余的市场头寸,而是可以采取主动吐出基础货币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的操作,通过回购市场、通过公开市场的业务操作来培育政策目标利率的条件,应该说比较成熟了。
所以他们打算逐步退出量化宽松,需要有一系列的压力测试,是有依据的。我们知道上一次金融危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银行体系,银行是罪魁祸首。
我认为如果在未来几年发生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它可能会从一个我们没有想到的方向过来,比如说大规模的恐怖主义的网络袭击,或者是大型的陨石撞击地球,或者是一个大地震,可能是我们没想到的事件会导致金融危机,但那些曾经发生过的问题我觉得他们并不可能再次成为下次危机的一个导火索。墨西哥其实也是有同样的问题的。除了监管之外,各公司的管理层和董事会对这些行为更敏感。刘明康继续谈到,我们的目标是清楚的,现在我们正在朝着目标在前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肯定是在这个方向上会取得一些进展。刘明康认为,全球很难避免另外一场金融危机。
比如说1994年有很多的资金一直在追求资产,推高了资产的价位,形成了泡沫,美国的股市现在又涨到了一个高点二是开展有助于去杠杆、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市场创新。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这带来一系列有益的变化。
我个人算过一个数字,假如今年从1月份到9月份,房地产投资开发力度增长速度不是12%,这是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如果调整到位会往回走,回到中期甚至高期时代,甚至略微超过8%。金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债券市场打开。下面我来谈谈第二个问题,到底房地产还需要多少时间能够进入到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 我个人做了一点非常粗浅的研究,基于这个研究,我倾向认为这一轮房地产调整恐怕不像2008年末到2009年大概几个月能够调整过来,尽管9月底限购政策已经基本退出,我的观点是这一轮调整时间比较长,恐怕需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香港都在讨论沪港通对他们的影响,它们万事俱备,等着沪港通枪声一响,就瞄准了银行股还有其他金融股。有非常重要的机遇,地方债,由于《地方法》修改了,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发债了。
有人甚至讲,再过一两年中国劳动大军的总数将达到峰值,主要从供给方,从生产方谈这个话题。主要理由是两个: 第一个理由,城里人的基本住房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人均住房面积34平米,89%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住房,10%几的家庭有两套房甚至更多。沪港通作为金融是一个举措,还有一个举措会影响我们的估值。这一轮的经济的增速下滑原因何在?既然根据刚才我的第一个理由,不是增长潜力下滑,而是短期的周期性的结构型因素带来的。
国际上经常就是1%、2%,所以我的观察是,百姓的兴奋点已逐步从投资房地产保值增值转向了金融投资。第二个理由,这次的房地产调整不简单,因为这一轮的房地产金融环境跟以前不一样。比如近两年领导人到欧洲访问,不管德国、法国、英国,对方提出一个要求,几年前没有想过的,就是要求在法兰克福在伦敦,巴黎设置人民币交易中心,这个以前没有想到过。这两三年请大家做好准备,金融业的聚变将会带来房地产的方方面面的改善。
如果大家在经济调整中做对事情,包括金融,中国经济有可能走出一条U型曲线,现在开始到未来两三年增长速度有所下降,甚至低7时代。所以沪港通将使得中国股市的估值跟估计上接轨,目前是太低,尤其是金融股太低了。
第二个变化,资产帐户正在逐步放开,还有一个没有实现的变化,沪港通,这五六百支股票是蓝筹股,影响股指的股票。以下为演讲全文: 房地产此时此刻的敏感度、影响力比3、4年前增长速度比较高的时代更大。
总之,金融正在发生聚变。就好像我们是一部汽车,汽车的增重量不断上升,发动机却没有增加马力。大的因素主要是房地产的调整。主持人提出了明年货币环境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视角打开一点,不能就变量谈变量国际上经常就是1%、2%,所以我的观察是,百姓的兴奋点已逐步从投资房地产保值增值转向了金融投资。主持人提出了明年货币环境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视角打开一点,不能就变量谈变量。
房地产的投资增速不是12%,而是跟整个固定资产的增速是持平的,是16%。当前中国经济以及未来一两年到底处在什么样的增长环境和增长区间,这个问题如果搞不清楚,就无法预判政策变化以及金融影响。
我常说的一个例子就是,理财产品,网上操作的理财产品,现在轻而易举180天的,90天的,达到了4.8%、4.9%,甚至5%的利率基本上没有风险,也不费劲,网上操作就行了。有非常重要的机遇,地方债,由于《地方法》修改了,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发债了。
但是大家一定眼光放得远一点,放得开一点,金融正在发生聚变,金融业,金融改革这两者正在发生聚变。所以我的基本观点是房地产这一轮的调整直接影响着我们的GDP的宏观增长。
第三,由于金融变化,利率变化,整个市场的估值都会变化。就是他们看到中国经济的人口在逐步的老龄化,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在逐步的减少,新加入劳动大军的劳动力的人数在逐步减少。现在基本上呈两派观点: 一派观点在我看来比较占主流的,认为中国经济正在下台阶,从过去两位数增长逐步往下走,有人讲不出两三年中国经济可能会步入到6时代,从7%降到6%,这一派人的主要论据是供给方。会有什么变化?我总结这么几条:第一,利率市场化,相信未来三年一定能够兑现,央行已经宣布了,两三年实现市场化,存款利率逐步放开,存款利率放开意味着老百姓通过把资金放在银行获得的回报还会有所上升。
那么银行贷款利率就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有可能下降,这对于我们买房子的,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都是重大利好。现在据我了解,金融监管部门正在试点,允许一些百姓把资金放到国外去投资,这就使得国内国外的这两个市场进一步接轨。
那么我们的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从1季度到3季度累计就会上涨0.3%,就从现在的7.4%上升到7.7%。如果大家在经济调整中做对事情,包括金融,中国经济有可能走出一条U型曲线,现在开始到未来两三年增长速度有所下降,甚至低7时代。
所以整体上讲对中国经济从出口拉动力是大幅度下降,再加上我们的经济体到今年年末将达到10万亿美元的大型规模,我们5年前才5万亿美元,由于汇率变化、通胀和增长速度这三个因素叠加,使得现在是十万亿美元。这个因素对中国经济略有影响,但是影响不大。
房地产调整对中国经济的下滑所起的作用非常明显。主要理由是两个: 第一个理由,城里人的基本住房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人均住房面积34平米,89%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住房,10%几的家庭有两套房甚至更多。如果调整到位会往回走,回到中期甚至高期时代,甚至略微超过8%。这一轮的经济的增速下滑原因何在?既然根据刚才我的第一个理由,不是增长潜力下滑,而是短期的周期性的结构型因素带来的。
我们应该跟谁比?应该跟储蓄率非常高的、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比:如韩国、日本、台湾地区的30年前、40年前的水平。那些国家处在这个阶段,储蓄率比较高,同时人均水平比较低,他们还有10年的8%以上的增长空间可以挖掘。
人民大学做了一个报告,五年左右时间人民币将成为第三大货币。如果是市场汇率那是15%以下。
我个人算过一个数字,假如今年从1月份到9月份,房地产投资开发力度增长速度不是12%,这是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经济我们老百姓享受这种3%的利率的幸福时光还不多,刚刚来到我们老百姓生活中间,这3%的实际利率是很高的。
评论留言